找到相关内容712篇,用时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

    ,人生的一切,就其本质而言,都是痛苦的。《·分别圣谛经》说:“云何苦圣谛,谓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所求不得苦、五盛阴苦。”人的一生...得病时,病魔时时折磨着肉体和心灵,使身心遭受极大苦难,因此说病苦。   死是生命的终结。“死者谓彼众生种类命终无常,死丧散灭,寿尽破坏,命根闭塞,是名为死。”(见《,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0561612.html
  • “十广大佛事”之研究 —以《华严经·佛不思议法品》为中心()

    》的五阴、六入、杂因、道品诵等,相当于巴利经典的相应部。在此所结集的经典里,没有“净土”的观念,也没有“十方佛”的记载,没有“菩萨”的名词,强调唯有一佛的存在。如《.多界经》卷四十七曰:“阿难!若世有二如来者,终无是处。若世有一如来者,必有是处。”由此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二佛同时存在的事。  (二)三世佛思想的时代  “七佛说”是早期已有的传说,在第二次结集集成的四里,被编集于《长...

    天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169186.html
  • 皈依的心路(金庸)

    迷信与虚妄的成分太重,不符合我对真实世界的认识;但还是勉强读下去。后来读到《杂阿》、《》、《长》,几个月之中废寝忘食、苦苦研读,潜心思索,突然之间有了会心:“真理是在这里了。一定是这样...  池田:《法华经》是“圆教”,如果从作为大乘经典最高峰的《法华经》来看的话,其他的佛经都可谓各执真理一端的说教,一切全部都可收纳于“圆教”的《法华经》,宛如“百川归海”。您先学小乘佛经,后再研读...

    金庸

    |皈依|金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00165931732.html
  • 了知欲界主要贪欲之女身而断贪

    事、思维相、思维、思维时、思维理。《》之界差别观是:“复次。比丘观身如身。比丘者。观身诸界。我此身有地界、水界、火界、风界、空界、识界,犹如屠儿杀牛。剥皮布地于上。分作六段。如是比丘观身诸界...者观察男人的身体,就会发现正如佛经所言,男女身体都是不净物组成,没有一处是干净的。   佛经经常以女身为对境作剖析,这也是有一定密意的。不仅古代如此,现在广告女身也比较多。几年前我随上师去西方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讲

    |戒淫|不净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21283536339.html
  • 佛教陀罗尼流变

    仪轨等方技之术均被排斥。对于此种修法,释尊曾严禁其弟子修习,故佛教形成之初,自身并无咒术。如《》卷四十七《多界经》亦说:“或有沙门梵志,或持一句咒、二句、三句、四句、百千句咒,令我脱苦;是求苦...这种咒术认作歪门邪术。从中可看出最初佛教是严格禁止神秘咒语和各种巫术密法,且规定对违禁者给以惩罚。但随着外道入佛教出家者增多,佛教渐渐收用了咒术。如在原始佛教时期,一些佛教经典如《五分律》、《长》...

    夏广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5443819.html
  • 禅的演变

    》卷二○云:“三三昧同缘一实相”,“三法印即是一实相”。《已有“空”、“无相”、“无愿”的三三昧,亦即三解脱。三解脱皆缘“一实相”,亦即实证三法印。《巴利文藏经》相应部的“质多相应”也以四种...早期的《·龙象》第二的“龙相应颂”,称赞佛为大龙,而说:“龙行止俱定,坐定卧亦定,龙一切时定。”(《大正藏》一册.六○八页下)  《维摩经》卷上〈弟子品〉也说:“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,是为宴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145045.html
  •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

    印度佛教开始走向衰微,密教(后期大乘)代之而起,已无重要义理可言了。   此外,大小乘佛教都有各自编集的经典作为立论之依据。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(以汉译名称)有:《长》、《》、《增一》,《杂阿》等。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则有:《大般若经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华严经》、《大涅槃》、以及《大智度论》、《中论》(龙树造)、《瑜伽师地论》(传为弥勒造)、《摄大乘论》(无著造)、《唯识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847967.html
  • 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

    三藐三菩提记。此人从今十二年后,命终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。”释尊为弥勒授记成佛,佛经记载得很多,而最早的记载,见之于《》卷十三的《说本》:“佛告诸比丘,未来久远人寿八...   弥勒有一舅父,名波婆梨,是南印度波婆弗多国的国师,其人聪慧高博,智达殊才,有五百弟子,常随受学,辅相乃将弥勒送至其舅父教养。波婆梨见弥勒容貌殊胜,智慧过人,心甚爱之,因授其,数年之间,全部...

    于凌波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2848673.html
  • 《三国两晋南北朝》《慧远》佛经的翻译、搜集与流通

    》的提要,后者是犊子系贤胄部的著作,和大乘般若学派的性空说存在不少分歧。经过慧远的提倡,毗昙学盛于江南。隆安元年(397)提婆东游京师,参与了《》的翻译,又在卫军王珣家讲毗昙,王珣弟王僧弥听了...,又译了《三法度论》若干卷。前者是阿毗昙论的概说,对于阿毗昙的法相的解释,条理清楚,能够概括小乘佛教的纲领,容易使人接受。后者是《四》的提要,内容简单明了。把二百卷的《》,归纳为“九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749537.html
  • 斋 戒

    广布。从今以后,自尽形寿受持圣八支斋,随能力布施修福。”(译自:《》第 202 《持斋》)  《增支部》A.8.43. Visākhā(毗舍佉):?毗舍佉!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,则有大...忆念法,此法为世尊善说,究竟、恒不变易,正智所知、所见、所觉,如此忆念,若有恶、不善法,便得消灭,心静得喜。三、忆念僧,此众善趣向质直,行要行趣,如来众实有阿罗汉等四双八辈圣者,成就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850307.html